8月24日上午12时,在位于潍坊高新区的山东简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二楼会议室内,服务企业专员、高新区经发局党委书记、局长孙文峰带队与企业高管们正在热烈地讨论着,围绕加快新厂区建设、市场布局、业务拓展、企业资源对接等,大家谈思路、定方案、解难题,共同商讨研究方案。12点半,几个盒饭端上了会议桌。大家一人一盒,10分钟搞定一顿饭,吃完继续谈。
怎么对企业好怎么办,怎么建项目快怎么干。分秒必争、干在实处。形象地说,高新区很多企业入驻是吃着盒饭谈出来的,专业园区的很多项目是吃着盒饭建起来的。潍坊高新区服务企业专员把高效实干的“盒饭精神”融入到服务企业工作中,精准快速帮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助推企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见了3次面 拿下大项目
“贵单位能够积极地提供建设用地并给予各项指导,我们衷心感谢!”前段时间,一封感谢信在朋友圈“刷屏”。服务企业专员高效优质的服务,让日本岩谷气体公司深受感动,在项目开工前夕专门向潍坊高新区发来了一份用中日文两种语言写下的感谢信,向潍坊高新区对日本岩谷简森能源高端气体分装项目的支持表示感谢。
氦气是稀有的战略性资源,可以应用于与低温有关的许多高科技行业。“氦气是南方高端产业园标配,一般是在北上深等城市落户,战略布局上是不愿意在二三线城市落地的。”孙文峰说,企业最终“花落”潍坊,看中的正是高新区高效的工作方式和专业的服务水平。
为拿下该项目,孙文峰和专班人员先后3次进京,主动上门洽谈项目合作细节及合同文本内容。当时正值疫情高峰期,北京实行最严格的管控措施,既无法乘坐高铁,也不允许聚众聚餐。为提高工作效率,专班人员自驾进京,每次天不亮就出发,中途休息时在服务区找个背风角落吃几口随身携带的盒饭,就继续风尘仆仆地赶路。
从洽谈到签约,仅用了2个多月,见了3次面。“外地3年没进展,潍坊高新区两个月就行了,潍坊高新区的办事效率这么高,没有政府支持这个项目落不下。”山东简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宫钦红,切身体会到了“高新速度”。
项目落地后,工作专班继续全力帮助解决土地清表、手续办理、供水供电等堵点问题。不到一个月,即全部完成项目立项、规划选址、用地、环评等前期手续办理,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项目用地地面附着物清除工作。
“盒饭精神”也让岩谷表达了未来深入合作发展的意向。日本岩谷简森能源高端气体分装项目的引进,将有力填补我省在氦气行业领域的空白,为下步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此外,依托氦气稀有资源,将极大吸引聚集半导体、医疗核磁共振、高铁、光纤等高科技企业落户潍坊高新区,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腾笼换鸟 举“氢”若重
掌握了好项目、大项目,就掌握了未来发展主动权。高新区一个氢能源智能制造项目落地,急需建厂投产。高新区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动,决定将辖区内一处传统纺织企业搬迁,给该项目腾出用地。
“我们站在企业的角度,设身处地考虑搬迁企业的现实困难,尽最大努力减轻企业损失,最终确定了‘先易后难、兼顾生产、保证安全、按期完成’的方针。”孙文峰说。
搬迁一上来就困难重重,面对技术工人、机械设备以及搬迁力量不足的问题,“班长”孙文峰亲自协调经验丰富的30余名机器拆卸技术工帮助拆卸重组。专班多方联系,协调出动叉车1350台时协助搬迁,并指导工作组将搬迁计划精确到每台织布机,确保白天完成搬迁、机器拆卸重组运转,晚上使用织布机生产现有订单。经发局全员上阵,亲自下手搬,数九寒冬大家搬得大汗淋漓,几乎全部冻感冒了,有的同志发烧38度不下火线,打完针继续工作。
当时正值春节,服务企业专班为了确保搬迁进度,想方设法安抚工人情绪,提高搬迁效率。早上工厂还没开门他们就买好早饭和豆浆等待员工上班,员工来不及喝水的时候主动给他们送去热水。经发局“真解困、办实事”的务实作风,使这家企业从上到下深受感动,车间负责人主动割断生产线,全力支持配合搬迁。
“大大小小库存、原材料、设备等粗略算了算,搬了一百多万件。织布机块头大、机身重、搬不出来,逼着我们发明方法,在底下装上拖轮,再竖着过来。” 孙文峰说,经过服务专员的努力,比原计划提前10天完成任务,全力保障了氢能源智能制造项目开工建设。
这场全面胜利的搬迁硬仗,成为创新、担当、实干的“高新精神”和快速、高效、领先的“高新速度”的真实缩影。
高效务实 获企赞誉
“我们要和企业‘比赛’,比时间、比速度、比效率;和其他城市‘比赛’,比服务、比成本、比环境。事事想在企业前面、做在企业前头,凡事快推快办,让企业安心生产、放心发展。”孙文峰说。
已经入驻潍柴国际配套产业园2年多的泰科电子,提起当时的情形还非常感慨。泰科是一家外资企业,对于投资建厂的标准要求很高,而且十分注重办事速度和效率。2019年底项目开工,期间受疫情影响厂房建设一度放缓。次年5月复工后,服务专班坚持现场办公,赶工期、催进度,有问题现场沟通、立即解决,只用了4个月把厂房全部建完,10月企业顺利入驻。
山东宇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潍柴国际配套产业园首家入驻企业,实现了园区开工—项目签约—厂房交付—企业入驻仅用150天,再次刷新“当月签约、当月落地、当年投产”的高新速度。“短短5个月,空地上起园区,给‘高新速度’点赞!”宇太智能科技公司董事长王兆宇激动地说。他领到的钥匙不仅仅是交给企业的厂房钥匙,更是潍坊高新区聚焦服务企业、开启高质量发展大门的“金钥匙”。
为解决园区道路、供暖、天然气等配套问题,孙文峰带领着项目专班联合住建、城管、工程监管等单位,召开现场调度会90余次,逐一研究制定“作战图”,明确时间节点,解决各类问题560余个。目前,园区餐厅、员工宿舍等已正式投入使用,天然气已于5月份接入园区,供暖管道已铺设完成,11月份即可按期供暖。为加快园区建设,跟时间赛跑,专班人员主动靠在现场,不回单位吃饭,饭做好分装成一份份盒饭送到项目现场,就制约项目建设的难点、堵点,大家边吃边聊边谈,凝聚发展共识,汇聚发展合力,这样实干的“盒饭精神”已成为高新区攻坚克难、艰苦奋斗精神的写照。
如今,潍柴国际配套产业园已经由那块杂草丛生、黄土朝天的“萧瑟地”,变成厂房林立、商机盎然、“国际范”十足的现代化产业园区。